“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句话让人倍感振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下,建设教育强国成为教育事业前进的方向引领。
教育强国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建设教育强国从何处发力?这也成了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加快推进各阶段教育发展
何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国应该有哪些特征?这是很多委员关注的话题。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员认为,教育强国的标志首先应该是各阶段教育的普及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方面我国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还有短板和差距需要补齐。“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必然伴随着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们的教育国际影响力,科学、文化成果的输出能力,都是体现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朱永新说。
“我们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守教育阵地,加快解决一批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谈起建设教育强国,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委员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朱之文说。结合分管的基础教育工作,朱之文认为,当下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和重点推进,一是牢牢把握教育正确方向,二是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三是大力提升特殊群体受教育水平,四是千方百计把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
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委员呼吁所有师范院校行动起来,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师资保障。“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这个提法非常令人振奋。”程建平认为,发展教育事业一定要先于其他事业进行布局。“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现在的青少年到那个时候就是国家建设的主力,不能到那个时候再投入教育,而是要前期就开始投入。”
培养合格人才是根本目的
建设教育强国,根本目的是培养面向新时代的合格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委员们最关注的话题。
天津市教委主任王璟委员认为,建设教育强国,首先应该明确教育方向和教育理念。“方向和理念是什么?就是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要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
“我们要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只有明确了这个方向,才能把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到实处,这是建设教育强国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问题。”王璟说。
对此,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委员持相同的看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教育强国可以有很多指标,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质量要在世界上位居前列。”
“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人才评价标准。如何确定我们的人才评价标准呢?这就要好好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人才标准。有了清晰的概念和明确的目标才能知道我们的工作成效如何,又该向着什么方向努力。”张炜说。
“高校的人才培养要面向国家战略精准定位,及时调整方向,目前很多高校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知识运用的水平培养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委员说,“十九大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本次两会又细化了具体的实施路径,相信高等教育只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战略目标导向,深化改革,一定能够建设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委员曾经在四川省教育厅挂职一年担任副厅长,提起建设教育强国的话题时他仍然习惯以“我们四川”开头,“在四川工作一年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整个国家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那里都能看得到,也更能体会到建设教育强国对欠发达地区的意义”。
“我觉得建设教育强国也好,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也好,其实都是为了提升整个国民素质。全民的素质提高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未来就更有希望。”汪小帆认为,“建设教育强国不是教育部门自己的事,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全社会就要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氛围。”
教育强国梦融汇于点滴行动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建设教育强国,更需砥砺奋进、不断前行。对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都是迈向教育强国征程中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西藏昌都市第一小学教师扎西委员从教27年,一直在基层从事中小学藏语文的教学工作。他告诉记者,解放60多年以来,昌都教育事业始终得到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特别是这两年,随着国家‘三包’等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学校变化很大,班级变多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也不断壮大,现在全校有学生2000多人,教师120多人。”扎西告诉记者,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如今农牧民群众愈发重视孩子的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句话为我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注入了动力,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肩头的重任。”扎西说,要建设教育强国首先就要求基础教育阶段抓实、抓牢,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强爱岗敬业精神。
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委员时常被同事们的敬业和认真所感动,“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宏大的战略目标,但对个人来说又是一些很具体的行动,比如每个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多倾注一份耐心,多给学生一些关爱,多一些教育情怀”。
培养“大国工匠”需要职业教育发力,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职业教育。人称“状元技工”、来自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的许启金委员一直奋战在生产一线,还成立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在工作中发现,现在制造业越来越智能化,高技能人才却十分缺乏,制约着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
“一些职业院校师资力量跟不上,培训设备跟不上,院校未与企业有效对接,培养的学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许启金提议,为培养技能人才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职业院校技能教育的资源要优化,培训机制要跟上。同时,要提高职业院校社会认同感,这样才能有更多的青年愿意就读职业院校。
会内会外,委员们讨论着、呼吁着,为建设教育强国这项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言献策、各抒己见。中国教育也必将不负众望,回应新时代的期许,写好“奋进之笔”,在新时代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记者 李澈 张婷 董鲁皖龙 焦以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