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中国)网站
当前位置: 新利·体育>>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报告内容>>正文

新利(中国)网站2016年度工作计划要点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3日 13:43  点击次数:[]

 

2016年度学院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争创优质高职院校为目标,认真落实《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学院事业实现新发展。

一、全面加强党建工作

1.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执行机制。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优化中层领导班子配备,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办法,重视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干部素质提升。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集体学习和专业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注重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积极吸收优秀教师和学生加入党组织。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开辟党组织活动新空间。把握服务主题,聚焦全院师生,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3.巩固深化作风建设。在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基础上,按照上级组织部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考核机制,把干部作风纳入考察考核,加强中层领导干部作风跟进和监督检查。

4.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落实“一岗双责”,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全员目标考核范围;加强党风廉政文化建设,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贯彻落实好《准则》《条例》,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好党员干部党风党纪教育。继续加强重点岗位风险防患和“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强化纪委监督和执纪问责,加大执纪查处和通报力度。继续推行校务公开,按时发布年度信息公开报告。完善重点领域内部防控制度和监督监察制度,加强和监督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党务政务公开及制度执行。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1.全面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决杜绝错误思潮和邪教组织侵入校园。加强思想政治课责任人制度建设,加强课程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建设。重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新模式;探索网络教学,选择优秀教师开设网络示范课,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课主题学习网站。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形势政策教育,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师德建设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提升教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推进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的“三育人”工作,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工作机制

3.加强学院教学改革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媒体,积极宣传学院办学新举措、新亮点、新成果。深度报道学院师生先进事迹、校企合作典型及创新创业突出事例,用身边事迹鼓舞师生,营造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

4.普及网络监控知识,完善网络舆情监管方式,加强舆情分析和正面引导。

三、坚持依法依规办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组织学习学院《章程》,自觉把《章程》作为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依据和准则,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组建学院理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形成以章程为核心,以专项配套制度为支撑、实施细则为辅助的规章制度体系,实现依法治校、科学发展。

进一步理顺内设机构,调整机构设置,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和全员聘任制。抓好人事制度改革,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聘任,优化人员配置,科学定编定岗。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建立绩效考核、奖惩和监督运行机制。持续实施人才战略,鼓励校内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吸引社会高层次人才进校任教。加强资产经营体制机制改革,确保规范运行、充满活力。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优化完善“产教结合、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教学过程对接生产实际过程,实训过程对接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加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现代职教理论、理念、政策和形势的学习,推动在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运用。继续推进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企业实践锻炼,培育高水平教学团队和知名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职业技能大师等。组织开展教师专业能力评估、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信息化教学竞赛和微课教学比赛等活动。

3.建立教学诊断改进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生源、学制和培养模式新特点,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教学诊断反馈机制,注重过程诊断和专项改进,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严格教学纪律和学习纪律,抓好教风学风建设;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做好教学秩序专项整顿,加强教学督导。加大考试改革力度,加强能力考核、过程性考核和学生毕业成绩管理,确保毕业生质量和就业效益。加强选修课管理,提高选修课学习效果。

4.构建专业优化调整机制,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开展专业调研,完成专业设置和调整改革方案。开展专业建设质量内部自我诊断和改进及第三方评价,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升服务区域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的能力。争取新上1个“3+2”本科专业,新增或调整23个高职专业。继续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贴近区域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群结构,加快专业转型升级,培育与区域产业链融合的特色专业群。

5.推进课程体系建设。适应发展形势,推动课程改革,按照“基本素质、专业能力、能力拓展”平台设计,打造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专业课程体系。对接现实工作情境与行业企业标准、需求,做好课程内容、结构、实施路径的科学设计与实践跟进。优化中、高、本课程衔接体系,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加强通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研究。规范通识课程设置,加强通识课与专业课的衔接融通。

6.探索专业群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整合和发挥实训教学资源优势,打造专业群实训教学示范中心,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提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整体功能。遴选12个实训中心进行重点支持和建设,为学院实训教学改革提供范例和借鉴,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条件保障。

7.加强教改教研和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思路,重视高层次教改项目立项;加强教改教研专业团队构建,以现代学徒制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品牌专业群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等项目为载体,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推进山东省农林专指委各项工作,做好省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推进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在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精品资源共享课等项目上实现突破。开展院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和评选。

8.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大赛成绩。重视和加强学生技能大赛工作,促使大赛成为学院人才培养新增长点,彰显大赛的品牌效应。鼓励支持师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大赛成绩实现新突破。继续开展校院两级学生技能竞赛,营造大赛良好氛围。做好高层次技能大赛项目承办,扩大学院外部影响。

9.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和课程群建设,创新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开发适用性教材。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支持成立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实行创新创业导师制。对接政府部门,争取创业政策和扶持项目;校企联合开展创业教育,嵌入创业课程、引进企业项目、共建创业基地。积极做好省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创建工作。合理筛选入孵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硬件设施、专业指导等扶持培育,提高创业项目成功率。做好潍坊大学生互联网+创业中心服务工作。

五、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举措,综合提升管理水平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理论主渠道和党团组织生活主阵地作用,以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创新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加强形势政策、理想信念、法制教育、传统文化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和校园安全文明教育活动。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完善微信等平台,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

2.创新文化育人,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精选优秀文化进校园,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校园精品文化活动,打造校园精品文化品牌,凝练学院核心文化,增强文化育人功效。开展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加大宣传和表彰力度,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力、覆盖面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导“公益与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3.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优化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培育管理骨干;做好辅导员(班主任)培训,推荐参加高水平专项能力培训;继续举行辅导员(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提升业务研究水平。完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加强能力培养和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三自”教育作用。

4.完善学生奖助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机制,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依据优秀或贫困程度做到精准奖助。确保奖助工作有效性、项目落实到位、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学院、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经济困难、心理障碍特殊群体,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健康发展。

六、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确保规模与质量双赢

1.加强形势研判,把握招生政策,了解趋势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案,适时推进招生工作。合理统筹统招和单招,加大统招工作力度,提高单独招生质量;继续优化学生结构,扩大本科生数量,稳定高职生规模,压缩中职段学生比例。拓展考试招生类型和形式,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加强招生宣传队伍建设,创新招生宣传方式方法,加强对学院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的宣传;加强生源基地建设,建立常态化互访机制。

2.优化就业服务,落实就业指导,促进就业工作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完善就业信息网,推广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全程服务网络化。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举办各类大型校园招聘会,确保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6%以上。

七、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落实《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联合招生就业,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职教集团秘书处职能,推进化工、机电设备职教集团工作;积极推进山东省农林职教集团筹备审批。完善校企合作“三级联动”运行机制。积极开拓校企合作新路径,共建集生产、教学和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和仿真实训系统,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开展职工培训、联合进行科技研发。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做好现代服务业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工作,完善校企理事会职能,规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完善资产认证、第三方认定、管理团队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混合所有制专业招生规模。

八、加强科研工作,保持领先态势

拓宽纵向课题立项渠道,争取更多高层次重点项目;加强横向课题研发,拓展承接面,争取市级以上纵向课题立项40项以上、横向课题立项10项以上,科研经费到款额实现新增长。抓好跨学科专业研发团队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争取建设1个省级研发平台。加强跨境科技合作,推进国际合作项目顺利开展,争取更多合作项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多途径搭建合作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保护和加大科研人员及团队成果转化的收益,激发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重视成果转化的中试环节,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九、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性办学,落实“引进来,走出去”措施。加强与国(境)外高水平院校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有效实施。做好外籍教师聘用,适当增加专业教师比例。推进师资海外培训项目常态化,推进与韩国、英国等友好合作院校的交换生项目。加强留学生工作,继续扩大来校留学生规模,逐渐开展专业学历教育。以学院农林优势专业为载体,做好技术援助和发展中国家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拓职业教育国外办学渠道,探索寻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办学,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

十、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

紧跟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发展,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实施信息化教学设备提升改造,推进信息化平台、教学资源平台、信息化教室等软硬件建设。加强在线开放课程、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加快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推进完成数字校园二期建设。实现院级信息化教学比赛常态化,鼓励师生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组织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推进管理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诊断和改进管理的综合能力,提高学院信息化管理水平。二级学院合理制定推行规划,实现80%以上的课程信息化教学。

十一、做好继续教育工作,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依托学院优质资源和各类培训平台,继续拓宽社会培训层次和类型,做好山东省就业创业、农民工技能培养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等社会培训工作。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初级职称无纸化考试及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做好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争取安全考评二级机构资质;做好驾校招生、培训、管理和运营;进一步拓展学院教育功能,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

十二、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滨海校区功能

健全完善基础建设制度,制定并实施学院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招标管理办法,规范基建操作基本程序。改进管理机制,加强工程项目检查监督,实施工程项目责任包靠制,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做好滨海校区二期规划立项及相关工作,德促贷款项目实训楼、培训中心楼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滨海校区校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完成农业、化工实训基地用房。基本完成建成楼宇的验收手续办理和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

十三、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科学编制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指导推进学院“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积极做好60年校庆纪念活动,结合学院实际确定活动主题,制定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通过编撰校史、寻访校友、汇聚成果等展现学院六十年办学成就和校园文化特色,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发挥优质资源的最大效应。

加强财务预算和管理,合理融资,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加快空置校园的处置工作,为滨海校区建设筹措经费。合理调整德促贷款项目设备购置清单, 集中采购先进设备,保障资金有效使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实现“传统后勤”向“现代后勤”转变;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加强餐饮管理。制定落实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配合做好滨海校区建设项目审计。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

做好女教工工作,关爱离退休老同志、困难教职工。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做好统战工作和扶贫工作。突出抓好学院安全稳定,完善“三防”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置机制,维护校园安全常态化,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新利(中国)网站办公室                201637日印发 

校对:邢同胜 

关闭

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